产品 | 提前预定时间 | 取消政策 | 原价 | 优惠价 |
---|
产品 | 提前预定时间 | 取消政策 | 原价 | 优惠价 |
---|
位于今文昌门内西侧的三学街上,北宋京兆学旧址北面。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所刻的《十三经》而建)宋代为孔庙,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碑碑林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千平方米。
西安碑林是我国保存古代碑刻时间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方,从1950年起,曾经有多次整修,扩充陈列室,调整内容,增加了碑石,目前碑林博物馆主要由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组成。现在共有7个陈列室,6个陈列廊,8个碑亭,共存碑石1788座,其中新增678座,包括碑48,墓志509,经幢50,造像牌70,刻线画1幅,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其中,还有共临时巡回专题展出的陈列室四间。碑林的历史北宋佑二年(837年)命国子监祭酒,郑覃等勘定经典,刻成《开成石经》。这批石刻与唐玄宗亲笔写刻立的《石台孝经》原先立在唐代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末年朱温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把城区缩小到皇城内,这批珍贵的碑石被遗弃在荒郊,后由韩建与后来的刘郇陆续把这批碑石搬移到城内原唐代尚书省所在地。于今西大街广场一带,因那里地势低洼潮湿,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帮助组织下,又于1087年将这批碑石搬迁到了今址。
碑林中的唐代《开成石经》,被誉为世界上最重的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质书库,共有114石,两面刻有《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文,共计65万多字,后有补上《孟尔》成为完整的《十三经》。书法方面,真,草,篆,隶各体具备,特别是唐代的书法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楮隋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等人的手笔刻石,最为珍贵,宋元明清时代的名家,如米芾,苏轼,林则徐等,均有墨迹刻石。
有些刻石,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中尼合交的《陀罗尼经幢碑》,唐代《广智三藏碑》等,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史诗。许多碑头,碑侧,碑座都雕有各种优美的形状和花纹,可供美术工作者借鉴。唐代著名的《昭陵六骏》,也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中,另于博物馆中还辟有周,秦,汉,隋,唐断代史陈列室。